您好!欢迎来到昆明云学教育~
手机端
微信客服
184747576@qq.com
0871-65190163
2024年公务员考试开班计划
PC首页轮播图3
PC首页轮播图2
您现在位置:考试资讯> 备考资料  /  行测干货  /  正文
【每日一练】刷题|判断推理:逻辑判断(12月22日)

1.全球变暖带来的气候变化日益显著,成为影响人类发展前景的决定性因素之一。从观测和古气候重建的资料来看,人类活动对地球气候系统的影响已经非常深刻。数据显示,最近50年来的温升速率都不超过0.2℃/10年。即便从最近的20年来看,2011~2020年相对于1850~1900年平均值的温度变化是1.09℃,2001~2010年相对于1850~1900年平均值的温度变化是0.9℃,10年的温升速率不超过0.2℃。根据上述数据来看,全球变暖的步调并没有加速。

以下哪项为真,最能证明上述观点?

A.最近20年相对于1980~1999年平均值的温度变化是0.58℃,相对于1961~1990年平均值的温度变化是0.36℃

B.目前多国出台政策强化降低GDP能源强度和二氧化碳强度的力度和幅度,按照现在人类控制排放的力度,全球气温升幅加快的可能性不大

C.不同区域受到全球气候变暖带来的影响存在差异,比如1951~2019年中国的增温速度高于同期全球平均水平

D.当前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高于200万年以来的任何时候,1900年以来的全球平均海平面上升速度比过去300年中任何一个世纪都快

点击下方空白区域查看答案

【答案】B


【解析】论点:全球变暖的步调并没有加速。

论据:最近50年来的温升速率都不超过0.2℃/10年。即便从最近的20年来看,2011~2020年相对于1850~1900年平均值的温度变化是1.09℃,2001~2010年相对于1850~1900年平均值的温度变化是0.9℃,10年的温升速率不超过0.2℃。

A项:该项说的是最近20年对于1980~1999以及1961~1990年的平均值温度变化,1980~1999的平均值温度变化为0.58℃,1961~1990的平均值温度变化为0.36℃,说明1980~1999比1961~1990的温度要低,进而补充论据说明全球变暖的步调没有加速,可以加强,保留;

B项:该项说的是目前多国已经出台了政策,按照现在人类控制排放的力度,全球气温升幅加快的可能性不大,那全球温升速率加快的可能性也就不会大,进而全球变暖的步调也就不会加速,补充论据,可以加强,保留;

C项:该项说的是不同区域受到全球变暖带来的影响存在差异,强调的是全球变暖以后不同区域受到的影响,但题干在讨论全球变暖有没有加速,二者话题不一致,为无关项,无法加强,排除;

D项:该项说的是当前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比过去高,全球平均海平面上升速度比过去300年中任何一个世纪都快,说明全球变暖在加速,有削弱力度,无法加强,排除。

对比A、B两项,A补充的论据和题干论据类似,都是基于之前的数据得到的论点,B项是补充新的论据,B项比A项更明确。

故正确答案为B。


2.传统污水处理,或通过重力沉降、混凝澄清、浮力浮上、离心力分离、磁力分离等物理方法对不溶态污染物进行分离,或通过酸碱中和法、化学沉淀法、氧化还原法等化学方法让污染物发生转化,而新兴的微生物治理技术则是通过水体微生物来净化污水。有专家认为,与传统手段相比,微生物治理技术是一种处理污水的更佳手段。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不能支持上述观点?

A.近年来,微生物技术的科研投入持续扩大,相关技术成果在土壤改良等领域已经得到了有效转化

B.物理方法进行污水治理的处理厂,通常占地面积大,基建费、运行费高,能耗大,易出现污泥膨胀现象

C.化学方法进行污水治理运行成本高,需消耗大量的化学试剂,易产生二次污染

D.微生物技术污水治理的能耗低,效率高,剩余污泥量少,操作管理方便

点击下方空白区域查看答案

【答案】A


【解析】论点:与传统手段相比,微生物治理技术是一种处理污水的更佳手段。

论据:传统污水处理,或通过重力沉降、混凝澄清、浮力浮上、离心力分离、磁力分离等物理方法对不溶态污染物进行分离,或通过酸碱中和法、化学沉淀法、氧化还原法等化学方法让污染物发生转化,而新兴的微生物治理技术则是通过水体微生物来净化污水。

A项:该项指出近年来微生物技术的科研投入持续扩大,相关技术成果在土壤改良等领域已经得到了有效转化,仅说明微生物技术对土壤改良的作用,没有提及对污水处理的作用,为无关项,无法加强,当选;

B项:该项指出物理方法进行污水治理的处理厂,通常占地面积大,基建费、运行费高,能耗大,易出现污泥膨胀现象,补充说明传统手段具有成本高、能耗高、污染环境等缺点,补充论据,可以加强,排除;

C项:该项指出化学方法进行污水治理运行成本高,需消耗大量的化学试剂,易产生二次污染,补充说明传统手段存在成本高、污染环境等缺点,补充论据,可以加强,排除;

D项:该项指出微生物技术污水治理的能耗低,效率高,剩余污泥量少,操作管理方便,补充说明微生物技术治理污水有优势,补充论据,可以加强,排除。

本题为选非题,故正确答案为A。


3.只有不间断地练习曲目,才能在音乐比赛中获奖。小李没有在音乐比赛中获奖,那么他一定没有不间断地练习曲目。

以下选项的逻辑结构与题干最为相似的是:

A.降低生产成本是实现利润上涨的必要条件。某企业今年的利润没有上涨,因此一定没有降低生产成本

B.除非自身业务能力过硬,否则无法成为优秀的销售员。小张是优秀的销售员,因此他一定有过硬的业务能力

C.如果要最大程度减少碳排放,那么就要践行低碳出行的绿色理念。某国并不认可低碳出行,所以无法减少碳排放

D.如果汽车价格大幅度下降,汽车的销量就会迅速上升,当前汽车的销量没有迅速上升,因此汽车价格一定没有下降

点击下方空白区域查看答案

【答案】A


【解析】翻译为:获奖→不间断练习,小李没有获奖→没有不间断练习,(即a→b,-a→-b),逻辑结构为“否前推否后”。

A项:翻译为:利润上涨→降低成本,某企业利润没有上涨→没有降低成本,(即a→b,-a→-b),逻辑结构为“否前推否后”,与题干推理形式一致,当选;

B项:翻译为:优秀销售员→业务能力过硬,小张是优秀销售员→业务能力过硬,(即a→b,a→b),逻辑结构为“肯前推肯后”,与题干推理形式不一致,排除;

C项:翻译为:最大程度减少碳排放→践行低碳出行理念,某国不低碳出行→无法减少碳排放,(即a→b,-b→-a),逻辑结构为“否后推否前”,与题干推理形式不一致,排除;

D项:翻译为:价格下降→销量上升,汽车销量没有上升→价格没有下降,(即a→b,-b→-a),逻辑结构为“否后推否前”,与题干推理形式不一致,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A。


4.新冠肺炎疫情已成为一种全球性现象,它迅速席卷各个国家,是全世界共同面临的重大问题。被波及的各国需要彼此汲取经验,其中包括关于病毒的性质、彻底消灭或遏制病毒所必需的社会措施以及抗疫所需的医疗和防护设备等等。由此看来它会让世界各国变得更加紧密。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质疑上述推断?

A.东亚地区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好于其他国家的原因之一是他们有应对“非典”时合作的经验

B.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威胁如此之大,引发了社会所有阶层的担忧和恐惧,大家开始抱团取暖

C.自从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中国就遭到少数西方媒体及政客恶意并令人惊讶的无端攻击

D.新冠肺炎疫情给国际文化、经济等方面交流带来了巨大冲击,短期内很难恢复到疫情前水平

点击下方空白区域查看答案

【答案】D


【解析】论点:它(新冠肺炎疫情)会让世界各国变得更加紧密。

论据:新冠肺炎疫情已成为一种全球性现象,它迅速席卷各个国家,是全世界共同面临的重大问题。被波及的各国需要彼此汲取经验,其中包括关于病毒的性质、彻底消灭或遏制病毒所必需的社会措施以及抗疫所需的医疗和防护设备等等。

A项:该项说的是东亚地区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好于其他国家的原因,论点说的是新冠肺炎疫情会让世界各国变得更加紧密,话题不一致,无法削弱,排除;

B项:该项说的是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威胁引发担忧和恐惧,大家开始抱团取暖,解释了为什么新冠肺炎疫情会让世界各国变得更加紧密,补充论据,为加强项,无法削弱,排除;

C项:该项说的是自从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中国”就遭到“少数西方媒体及政客”恶意并令人惊讶的无端攻击,论点讨论的是“世界各国”总体的情况,其他国家情况未知,且“少数西方媒体及政客”的无端攻击是否代表各个国家的意思也未知,故并不明确新冠肺炎疫情是否会让世界各国变得更加紧密,无法削弱,排除;

D项:该项说的是新冠肺炎疫情给国际文化、经济等方面交流带来了巨大冲击,短期内很难恢复到疫情前水平,说明了新冠肺炎疫情不会让世界各国变得更加紧密,直接削弱论点,当选。

故正确答案为D。


5.近日,有科学家撰文指出,即使保持现有的城市和农田面积,地球上至少还有种植1万亿棵或1.5万亿棵树的空间,面积可达900万平方公里,大致相当于美国的国土面积。而这些新树未来几十年里可以从大气中吸收近7500亿吨导致温室效应的二氧化碳,这几乎等同于人类在过去25年排放的碳污染的总和。因此,该科学家认为,对抗全球变暖最根本的方法是,种植1万亿棵或1.5万亿棵树。

以下各项如果为真,最能质疑这位科学家观点的是:

A.还有其他可行方法可以应对气候变化,例如让人们从吃肉转向吃素

B.对燃烧石油、煤炭和天然气的依赖,才是导致全球变暖的根本原因

C.随着全球变暖尤其是热带地区变干燥,当前树木植被已在大片消失

D.只有年轻的树木才能从空气中清除更多碳污染,热带地区最具潜力

点击下方空白区域查看答案

【答案】B


【解析】论点:对抗全球变暖最根本的方法是,种植1万亿棵或1.5万亿棵树。

论据:1万亿棵或1.5万亿棵新树未来几十年里可以从大气中吸收近7500亿吨导致温室效应的二氧化碳,这几乎等同于人类在过去25年排放的碳污染的总和。

A项:该项说的是还有其他可行方法可以应对气候变化,题干论点讨论的是应对全球变暖最根本的方法是种树,话题不一致,无法削弱,排除;

B项:该项说的是导致全球变暖的根本原因是对燃烧石油、煤炭和天然气的依赖,说明要想对抗全球变暖根本方法应该是减少对燃烧石油、煤炭和天然气的依赖,可以说明种树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全球变暖,削弱论点,当选;

C项:该项说的是全球变暖尤其是热带地区变干燥导致当前树木植被已在大片消失,题干论点讨论的是应对全球变暖最根本的方法是种树,话题不一致,无法削弱,排除;

D项:该项说的是什么样的树木才能从空气中清除更多碳污染,题干论点讨论的是应对全球变暖最根本的方法是种树,无法削弱,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B。


6.人参的生长与地理环境关系密切。一种观点认为,人参在针叶林里分布很少,而在阔叶林里分布更多、长得更好,这是因为针叶林的土壤成分相对单一,且能够透下更多光线,这对于属于半阴性植物的人参生长不利,而阔叶林的遮阳效果更好。并且,阔叶林地表的厚厚落叶,可以在冬季给人参提供保暖,有利于其存活。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削弱上述观点?

A.人参在蒙古栎下长不好,是因为蒙古栎的落叶太厚,参苗长不出来

B.茫茫山区,不同类型的林地,多多少少存在不利于人参生长的因素

C.山坡的坡度太平,容易积水,导致人参烂根;坡度太陡,则人参吸收不到足够水分

D.人参在糠椴、紫椴树下生长较好,这两种树的叶子密,遮阴挡雨,风一吹动,又洒光

点击下方空白区域查看答案

【答案】A


【解析】论点:人参在针叶林里分布很少,而在阔叶林里分布更多、长得更好。

论据:针叶林的土壤成分相对单一,且能够透下更多光线,这对于属于半阴性植物的人参生长不利,而阔叶林的遮阳效果更好。并且,阔叶林地表的厚厚落叶,可以在冬季给人参提供保暖,有利于其存活。

A项:该项说的是人参在蒙古栎下长不好,是因为蒙古栎的落叶太厚导致参苗长不出来,说明阔叶林地表的厚厚落叶不利于人参存活,举反例削弱论据,可以削弱,当选;

B项:该项说的是不同类型的林地都存在不利于人参生长的因素,而题干讨论的是林地的树种对于人参生长的影响,话题不一致,无法削弱,排除;

C项:该项说的是山坡的坡度对于人参生长的影响,而题干讨论的是林地的树种对于人参生长的影响,话题不一致,无法削弱,排除;

D项:该项说的是人参在糠椴、紫椴树下生长较好,而这两种树的叶子密,遮阴挡雨,说明糠椴、紫椴树应为阔叶树(二者确实是阔叶树),即人参在阔叶林里长得更好,为加强项,无法削弱,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A。


7.有观点认为,体质的酸化是百病之源。无论是癌症,还是常见的高血压、糖尿病、痛风等,都是由于“酸性食物”吃多了导致体质酸化引起的。而鱼、肉、米饭、酒等人类的主副食品都是酸性的,尤其是我们的主食米饭,更被渲染成“酸性食物”的典型代表。

以下各项如果为真,最能反驳上述观点的是:

A.人体的皮肤处于弱酸性状态时,比较不容易滋生细菌

B.人体的酸碱度以7.4为佳,即身体偏碱性就是健康的

C.人体有三个调节系统平衡酸碱,人的体质不会是酸性

D.健康人的尿液是呈酸性的,人体本身就存在酸性物质

点击下方空白区域查看答案

【答案】C


【解析】论点:体质的酸化是百病之源。

论据:无论是癌症,还是常见的高血压、糖尿病、痛风等,都是由于“酸性食物”吃多了导致体质酸化引起的。

A项:该项讨论的是“人体皮肤处于弱酸性状态”与“不容易滋生细菌”的关系,“人体皮肤处于弱酸性状态”不能代表论点中“体质的酸化”,且“不容易滋生细菌”不代表不容易生病,话题不一致,无法削弱,排除;

B项:该项指出身体偏碱性就是健康的,未明确说明酸性体质是否健康,不明确项,排除;

C项:该项指出人的体质不会是酸性的,说明酸性体质不存在,则酸性体质也不可能是百病之源,削弱论点,当选;

D项:该项指出健康人体存在酸性物质,但是存在酸性物质不代表健康人是“酸性体质”,话题不一致,无法削弱,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C。


8.某街道计划将3名男性干部甲、乙、丙和3名女性干部张、李、王下沉至各个社区开展工作,可供选择的社区有A、B、C、D四个。已知:

①每人只能去一个社区。

②凡是有男性去的社区就必须有女性去。

③张去A社区或者B社区,乙去D社区。

如果最终李去了C社区,则下列推论必然正确的是:

A.丙去了A社区

B.张去了B社区

C.甲去了C社区

D.王去了D社区

点击下方空白区域查看答案

【答案】D


【解析】题干条件:

(1)每人只能去一个社区;

(2)有男性去的社区→有女性去;

(3)张去A社区 或 B社区、乙去D社区;

(4)李去C社区。

根据条件(3)男性乙去D社区,再结合条件(2)可知,D社区必须有女性去。女性涉及张、李、王3名干部,又根据条件(1)、条件(3)可知,张去A社区或B社区,以及条件(4)李去C社区可知,女性张和李均不能去D社区,故推出仅剩的女性王一定去D社区,只有D项正确。

故正确答案为D。


9.近年来,我国人口出生率持续降低。有人认为,这是因为与过去相比,越来越多的女性走出家庭追求个人事业,生育和抚养子女对她们来说成为追求持续发展的桎梏。因此,想要提高人口出生率,应当鼓励女性回归家庭。

如果下列陈述为真,最有助于反驳上述推论的是:

A.在很多国家,女性婚后做全职主妇的比例很高,但这些国家的人口出生率不升反降

B.女性回归家庭会导致家庭收入锐减,无法给子女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

C.现代社会提倡男女平等,追求个人事业的男性也应当回归家庭共担照顾子女的责任

D.数据显示,近年来我国结婚率逐年下降,所以人口出生率降低是正常现象

点击下方空白区域查看答案

【答案】D


【解析】论点:想要提高人口出生率,应当鼓励女性回归家庭。

论据:我国人口出生率持续降低,是因为与过去相比,越来越多的女性走出家庭追求个人事业,生育和抚养子女对她们来说成为追求持续发展的桎梏。

A项:该项说的是其他国家的情况,而题干明确讨论的是我国的情况,主体不一致,无法削弱,排除;

B项:该项说的是女性回归家庭会导致家庭收入锐减,但没有明确说明无法给予子女良好的生活环境是否就不生孩子了,不明确项,无法削弱,排除;

C项:该项说的是男性也应当回归家庭,但论点讨论的是提高人口出生率是否应当鼓励“女性”回归家庭,主体不一致,无法削弱,排除;

D项:该项说的是结婚率逐年下降是人口出生率降低的原因,那么即使鼓励已婚女性回归家庭,但由于结婚率低,人口还是会一直低,说明想通过鼓励已婚女性回归家庭来提高生育率是不可行的,否定论点,当选。

故正确答案为D。


10.人们感受气味通过嗅觉受体实现。研究发现:随着人类的演化,编码人类嗅觉受体的基因不断突变,许多在过去能强烈感觉气味的嗅觉受体已经突变为对气味不敏感的受体,与此同时,人类嗅觉受体的总体数目也随时间推移逐渐变少。由此可以认为,人类的嗅觉经历着不断削弱、逐渐退化的过程。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支持上述结论?

A.随着人类进化,嗅觉中枢在大脑皮层中所占面积逐渐减少

B.相对于视觉而言,嗅觉在人类感觉系统中的重要性较低

C.人类有大约1000个嗅觉受体相关基因,其中只有390个可以编码嗅觉受体

D.不同人群之间嗅觉存在很大差异,老年人的嗅觉敏感性明显低于年轻人

点击下方空白区域查看答案

【答案】A


【解析】论点:人类的嗅觉经历着不断削弱、逐渐退化的过程。

论据:随着人类的演化,编码人类嗅觉受体的基因不断突变,许多在过去能强烈感觉气味的嗅觉受体已经突变为对气味不敏感的受体,与此同时,人类嗅觉受体的总体数目也随时间推移逐渐变少。

A项:该项指出嗅觉中枢在大脑皮层中所占面积逐渐减少,说明嗅觉能力在降低,补充论据,可以加强,当选;

B项:该项比较了视觉和嗅觉在人类感觉系统中的重要性,而论点讨论的是人类的嗅觉是否退化,话题不一致,无法加强,排除;

C项:该项指出了人类的1000个嗅觉受体相关基因中有390个可以编码嗅觉受体,没有体现出数量变化的多少,而题干讨论的是嗅觉逐渐退化的过程,话题不一致,无法加强,排除;

D项:该项讨论的是老年人和年轻人的嗅觉敏感性,而论点讨论的是人类的嗅觉是否退化,话题不一致,无法加强,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A。


11.快速暴汗、狂甩赘肉、不胖勿点……近期暴汗服可谓火爆网络。商家直播时声称,穿暴汗服运动半小时,所流的汗水超过不穿暴汗服状态下运动2小时所流的汗水。因此能帮助运动者加快新陈代谢,降低体重,迅速减肥。以下哪几项如果为真,最能质疑商家宣传?

①暴汗后的即时体重下降,减少的是身体里的水分,没有减少脂肪

②暴汗服是利用衣服材质不透气性和隔热性,让人运动时出更多汗

③大量出汗使人体水分大量流失,易造成脱水,严重时会危及生命

④脂肪分解主要产生二氧化碳,通过肺呼出,出汗多不等于减脂肪

A.①④

B.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点击下方空白区域查看答案

【答案】A


【解析】论点:穿暴汗服能帮助运动者加快新陈代谢,降低体重,迅速减肥。

论据:穿暴汗服运动半小时,所流的汗水超过不穿暴汗服状态下运动2小时所流的汗水。

①暴汗服只是减少了水分,不能减少脂肪,也就不能达到减肥的结果,拆断了出汗和减肥之间的关系,可以削弱;

②暴汗服是由于衣服的材质可以让人更多的出汗,解释了穿暴汗服出汗多的原理,有加强的力度,无法削弱,排除;

③大量出汗会有不利的结果,但与穿暴汗服运动之后能不能迅速减肥无关,话题不一致,排除;

④脂肪分解产生的二氧化碳是通过肺呼出,出汗多不等于减脂肪,拆断了穿暴汗服出汗与减肥之间的必然联系,可以削弱。

综上,能削弱的为①④。

故正确答案为A。


12.长距离的地下运输管道在遭遇重大地质断层事件或较大地面运动时可能遭到灾难性的破坏。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经济有效的方法,用膨胀苯乙烯(EPS)土工泡沫块对管道进行保护,并基于先进的三维计算机模型,评估了在水平断层破裂情况下,由这种土工泡沫块所保护的管道的机械性能。结果发现,它们可以在断层破裂时自压缩,从而减少周围土壤对管道施加的压力,保证了管道即使遭遇水平断层破裂的情况时仍可正常运行。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支持上述结论?

A.土工泡沫块是一种廉价轻质材料的聚合物,抗压性较低

B.土工泡沫块保护下的管道可以承受极高强度的构造变形

C.三维计算机模型评估了土工泡沫块所保护的管道的机械性能

D.土工泡沫块这种材料可变形,因而具有出色的保护管道的性能

点击下方空白区域查看答案

【答案】B


【解析】论点:它们(膨胀苯乙烯(EPS)土工泡沫块)可以在断层破裂时自压缩,从而减少周围土壤对管道施加的压力,保证了管道即使遭遇水平断层破裂的情况时仍可正常运行。

A项:该项说明土工泡沫块廉价轻质,抗压性较低,无法说明其是否能保护管道,无法加强,排除;

B项:该项说明在土工泡沫块保护下的管道可以承受极高强度的构造变形,故能够保证管道在遭遇水平断层破裂时的正常运行,补充论据,可以加强,保留;

C项:该项说明三维计算机模型评估了土工泡沫块所保护的管道的机械性能,但评估结果未知,因此无法得知管道在遭遇水平断层破裂时能否正常运行,无法加强,排除;

D项:该项说明土工泡沫块有出色的保护管道的性能,补充论据,可以加强,保留。

对比B、D两项,B项强调了土工泡沫块保护管道的结果是管道可以承受极高强度的构造变形,因此,当管道遭遇水平断层破裂时仍能正常运行,而D项仅强调了土工泡沫块可以保护管道,但未说明保护后管道的强度如何,因此无法得知保护后管道是否能在水平断层破裂的情况下正常运行。B项与论点话题更接近,当选。

故正确答案为B。


13.小明、小军、小花、小飞和小雅在学校的联欢会上表演节目,表演时他们每人手上各拿了一个不同的气球,气球分别是红色圆形、蓝色五角星形、黄色心形、蓝色圆形、红色心形。

小明说:小花和小雅的气球都不是圆形的,也不是蓝色的。

小军说:我的气球与小雅的颜色和形状都不一样。

小飞说:小雅的气球是黄色的,小明的气球是蓝色的。

小花说:小军的气球与我的是一样的颜色,小飞的气球不是五角星形的。

根据以上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小军的气球是红色心形的

B.小花的气球是黄色心形的

C.小飞的气球是红色圆形的

D.小明的气球是蓝色五角星形的

点击下方空白区域查看答案

【答案】D


【解析】题干条件:

①气球分别是红色圆形、蓝色五角星形、黄色心形、蓝色圆形、红色心形;

②小花和小雅的气球不是圆形的,也不是蓝色的;

③小军与小雅的气球颜色和形状都不一样;

④小雅的气球是黄色的,小明的气球是蓝色的;

⑤小军与小花的气球颜色一样,小飞的气球不是五角星形的。

由于对象和信息较多,可以考虑从提到次数最多的“小雅”开始推理。根据条件①②④可知,小雅的气球是黄色心形的,小花的气球是红色心形的。再根据条件⑤可知,小军与小花的气球颜色一样,那么小军的气球是红色圆形的,且小飞的气球不是五角星形的,那么小飞的气球是蓝色圆形的,故小明的气球是蓝色五角星形的。

故正确答案为D。


14.甲、乙、丙3人同时申请某个课题项目。评审专家组进行评审后,最终通过了其中1人的申请。专家们最初的预测如下:

①专家一:甲的申请没有通过。

②专家二:乙的申请通过了。

③专家三:丙的申请没有通过。

如果只有1名专家预测正确,则下列推论必然错误的是:

A.专家一预测正确

B.专家三预测正确

C.甲的申请通过了

D.乙的申请通过了

点击下方空白区域查看答案

【答案】D


【解析】题干关系:

专家一:-甲通过;

专家二:乙通过;

专家三:-丙通过。

题干没有明显的矛盾关系和反对关系,故用假设法进行推理,专家二的预测是肯定形式,可以通过专家二的预测开始假设,假设专家二的预测为真,则乙的申请通过,结合题干条件,只有1人申请通过,可以得出专家一和专家三的预测都是正确的,此时有3名专家预测正确,与题干条件矛盾,因此,乙一定没有通过,此时,可得D项一定错误,D项当选。继续推理,当甲的申请通过时,专家一和专家二预测均错误,专家三预测正确,此时满足题干要求;当丙的申请通过时,专家一预测正确,专家二和专家三预测均错误,此时也满足题干要求,综上所述,甲、丙都有可能通过申请,A、B、C三项均为可能正确。

本题为选非题,故正确答案为D。


15.所有志愿文学作品都以志愿者为表现内容,而任何以志愿者为表现内容的文学作品都无法脱离现实生活,因此,这本小说不是志愿文学作品。

上述论证需要补充以下哪项作为前提?

A.这本小说脱离了现实生活

B.脱离现实生活的文学作品都不是以志愿者为表现内容的

C.所有以志愿者为表现内容的都是志愿文学作品

D.这本小说部分内容涉及志愿者

点击下方空白区域查看答案

【答案】A


【解析】论点:这本小说不是志愿文学作品。

论据:所有志愿文学作品都以志愿者为表现内容,而任何以志愿者为表现内容的文学作品都无法脱离现实生活。

A项:该项指出这本小说脱离现实生活,即在“这本小说”和“脱离现实生活”之间建立了联系,为搭桥项,可以加强,当选;

B项:该项指出脱离现实生活的文学作品都不是以志愿者为表现内容的,与论据的表述一致,属于重复论据,不是上述论证成立的前提,排除;

C项:该项指出所有以志愿者为表现内容的都是志愿文学作品,而论点讨论的是这本小说不是志愿文学作品,话题不一致,无法加强,排除;

D项:该项指出这本小说部分内容涉及志愿者,但不清楚这本小说是否为志愿文学作品,为不明确项,无法加强,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A。


云学网校

  热点资讯更多>

拨打电话
0871-65190163
18388008795
微信咨询
微信公众号
题库练习
回到顶部